|
[新疆支教] 援疆,是一种使命——尤溪一中化学科高级教师陈贻清老师援疆有感援疆,是一种使命 ——尤溪一中化学科高级教师陈贻清老师援疆有感 新疆需要我!我要去援疆!作为“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福建三明支教团的一员,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援新疆建设,是在所不辞的自觉行动。2020年4月,怀揣领导的嘱托、教育的热情和家人的牵挂,我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征程,在边关大漠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责任和担当。
一、强化学习,提高素质 此次援疆,我的目的地是玛纳斯,与2015年前来援疆的同事陈友某老师同为一地。来之前,就听他说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当地人非常重视教育。这次有机会来此援疆,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运。为了快速融入当地,投入教学,支教人员一到新疆,就参加了玛纳斯县第二批援疆老师岗前集中培训。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法规,了解了新疆的民族历史,对新疆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也增进了对新疆人民的感情。
二、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培训结束,直奔昌吉州玛纳斯县,隔离14天,体检合格后,立刻就到玛纳斯县三中赴任。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走上这片土地的讲台时,本学期只剩二个月的时间了。玛纳斯县三中安排我任教九年级(1)班、(7)班两个毕业班的化学。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正赶上年级单元测试,成绩下来之后,两个班的成绩不是很理想,看到那一排鲜红的分数,我惊讶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接下来,就是思考对策,积极行动。 首先,细致了解学情。跟学生交流谈心,向同事学习咨询,听取班主任介绍情况。本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数多,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语说不流利,书写也欠佳,学生之间基础水平差别大,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培养学习习惯。我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严格要求,改变他们原来的懒散和精力不集中等坏习惯,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听课能专心,思考会用心。 再次,加强教学教研。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我与同年级化学老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安排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例和练习,在课堂上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其间,我的《碳和碳的氧化物》援疆老师示范课,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援疆支教,无怨无悔 援疆是党和国家光辉的事业。如果说援疆是一幅画,‘辛苦’只是底色,‘劳累’只是浓墨,能为边疆发展尽力、为家乡人民添彩,才是最美丽的颜色。在新疆,有一道直击人心的风景就是胡杨林,沙漠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为此,“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援疆精神就称为“胡杨精神”。今天,我愿学习和发扬胡杨精神,脚踏实地走好援疆的人生之路,无怨无悔地做好各项援疆工作。 三个月的支教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在两地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同事朋友的帮助下,我将继续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用自己的一腔热情为新疆的教育奉上微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