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责任德育 >>国旗下讲话 >> 感恩在心,责任同行 ——尤溪一中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感恩教育
详细内容

感恩在心,责任同行 ——尤溪一中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感恩教育

时间:2022-10-11     【原创】

 为践行感恩教育理念,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1010上午尤溪一中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感恩教育。朱元勇副校长主持了本次升旗仪式。

1.jpg


来自高三(17)班的苏怡同学发表了主题为“感恩在心,责任同行”的国旗下讲话。她告诉大家,“感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说的正是一种感恩。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同学的关心,甚至是每一天为我们带来整洁环境的清洁工……这一件件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回报,去感恩。并讲到其实感恩很简单——幸福时,感恩朋友;快乐时,感恩痛苦;坚强时,感恩泪水;成功时,感恩失败。最后,她强调,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不仅要有知识的武装,更要时刻怀揣感恩之心,责任同行,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1665448935007.jpg


国旗下讲话后,朱元勇副校长做简要小结。他结合日常生活中案例,告诉同学们心存感恩就会理解学校教育管理的用心,号召同学们牢记“做有责任感的人”校训,遵守校规校纪,学会关怀他人,懂得助人以及回馈他人,成为知恩、感恩的新时代少年。



摄影:纪丽珍

文字:纪丽珍

审核:朱元勇

附学生稿件原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17)班的苏仪,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感恩在心,责任同行。

感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颇具分量的一个词。感,是感念、感谢,恩,是来自他人的恩惠与恩德。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给所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感恩应当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感问心,与恩同行。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感恩已经深入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成为融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无论是《诗经》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或是结草衔环,以报恩德的历史传说,还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良习俗,都展现着感恩的分量。

感恩于当今的我们,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于个人,感恩涵养良好品格,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或许有人会说:感恩,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就会心存感激。但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有许多,我们会感到不顺心、不如意。这时候,若我们只执着于自己所失去的,而不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必定会丢失感恩的本心。由此观之,感恩使我们打开格局,感恩助力青年成长。于社会,感恩促进正向发展,正是因为公民感恩社会,于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正是有了人们对有奉献之人的感激,才有良好风气的传播。感恩,是一个良性循环,青年成长,社会发展,国家便朝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更进一步。

反观当下,许多社会现象昭示着人们的感恩意识渐渐淡薄。对父母的高要求、高标准,却不知体谅,这是忘记了对父母的感恩,忘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浪费粮食,不懂节约,是忘记对他人辛勤付出的感恩;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更是忘了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感恩意识对个体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责任意识,是人格完善的必备要素,而我们每个个体的感恩意识恰是构筑社会良好风尚的基石。由此观之,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很有必要树牢感恩意识。

,感恩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流露而出。感恩父母,感恩成长,成人礼上一句句真诚的诉说仍然萦绕耳畔;感恩老师,感恩教育,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摆渡人,他们孜孜不倦,引领我们畅知识的海洋,他们谆谆教诲,引领我们构建精神人格的大厦;感恩祖国,感恩幸福。重庆山火中,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共同灭火,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我们更可以看到来自社会四方的支援,灾区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大型的充电设备,消防官兵奔赴的身影,这些无不彰显着中国力量。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时代会谱写出新的华章。让我们时刻跟着党走,葆有感恩精神,感恩在心,责任同行,让感恩为心灵成长、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镇解放路46号  邮编:365100   联系电话:0598--6323138


版权所有:福建省尤溪县第一中学                  备案号:闽ICP备18024839号-1                           闽公网安备35042602000081号



返回顶部 seo seo